嵐山工作站的大辦公室,向晚的斜陽從完美封釘的窗隙間,緩緩滑進了室內,凍結一切。
霉味、木材味、紙味、土味,交織相融成了一股歲月的味道,那是難以言喻的人去樓空之愁,散發著淡淡的思念。
念著那個彷若昨日的,輝煌時光。
#嵐山山地鐵路・大辦公室之內(9)
昔日嵐山林業的鼎盛輝煌,就在民國78年工作站撤站之後,被時光凍結。大辦公室就像昨日才處理完成堆的公務一般,昔日如敝屣今日卻無比珍貴的文件們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原本就屬於他們的位置上,漸漸的與木桌融為一體。黑板上還留著30年前的待辦事項、誰負責哪個林班,而隔壁卻漸漸多起過往山人在此留下的歲月足跡。
這一切都太過突然,突然被遺棄的工作站,所有的器物都保持在30年前的狀態,以圓寂之姿就地朽壞。而還記得這些珍貴史料、記得台灣曾經有這麼一處絕倫精彩的森林鐵道的山人們,前仆後繼的相擁而至,只為了趕在他揮別人世、終歸塵土之前,再看一眼這個台灣吳哥窟:嵐山工作站。
超過60歲仍屹立不搖的嵐山工作站,若他不是古蹟,那什麼才是呢?我們真的只能任憑這樣一個珍貴的山林記憶回歸塵土了嗎?花蓮,真的沒有比太魯閣、慕谷慕魚、豐年祭,還要重要而迫切需要保護的文化資產了嗎?